时间:2020-03-23 12:28 编辑:
当 cd / 进入到根目录,ls 可以看到一大堆子目录,如下图:
cd /
ls
这些文件是有颜色的:
蓝色 表示文件夹;
灰色 表示普通文件;
绿色 表示可执行文件;
红色 表示压缩文件;
天蓝色 表示链接文件(快捷方式);
常用目录的作用如下:
bin: 存放普通用户可执行的指令,普通用户也可以执行;
dev : 设备目录,所有的硬件设备及周边均放置在这个设备目录中;
boot : 开机引导目录,包括 Linux 内核文件与开机所需要的文件;
home: 这里主要存放你的个人数据,具体每个用户的设置文件,用户的桌面文件夹,还有用户的数据都放在这里。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用户目录,位置为:/home/用户名。当然,root 用户除外;
/home/用户名
usr: 应用程序放置目录;
lib: 开机时常用的动态链接库,bin 及 sbin 指令也会调用对应的 lib 库;
tmp: 临时文件存放目录 ;
etc: 各种配置文件目录,大部分配置属性均存放在这里;
其他更详细的目录作用参考 <CentOS根目录下各目录介绍 - 知乎>
一些常用的命令见下:
cd
pwd
ls -a
ls-l
ll
mkdir
touch
cp
cp -r
mv
rm
rm -rf
rmdir
find
man
info
还有几个常用的快捷键:
值得一提的是,这些命令在其他系统也可以使用。
我们可以使用 tree 命令方便地查看目录树,但是系统本身却并没有安装 tree 命令,所以我们要首先安装一下 sudo yum -y install tree,然后我们就可以快乐使用了:
tree
sudo yum -y install tree
vim 编辑器是 CentOS 系统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编辑器,掌握基本使用方法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。
通过 vim <文件名> 的方式可以编辑某文档,如果文档名不存在,那么会新建一个文档来进行编辑。
vim <文件名>
vim 共分为三种模式,分别是命令模式(Command mode),输入模式(Insert mode)和底线命令模式(Last line mode)。
启动 vim 后就进入了命令模式,此状态下敲击键盘动作会被认为是命令,而非输入字符。常用的几个命令:
i 切换到输入模式,以输入字符;
: 切换到底线命令模式,以在最底一行输入命令;
a 切换到输入文字模式;
命令模式只有一些最基本的命令,要依靠底线命令模式输入更多命令。
在命令模式下按下 i 就进入了输入模式。在输入模式中,可以使用以下按键:
i
1G
gg
G
#G
:set nu
:set nonu
d
dd
yy
p
还有一些其他命令,比如删除从光标处开始的 # 行内容 #dd,复制从光标处开始的 # 行内容 #yy 等,可以看文档 <Linux vi/vim | 菜鸟教程> 一文。
#dd
#yy
在命令模式下按下:(英文冒号)就进入了底线命令模式。
底线命令模式可以输入单个或多个字符的命令,可用的命令非常多。
在底线命令模式中,基本的命令有(已经省略了冒号):
:q 退出程序;
:q
:q! 放弃对文件内容的修改并退出;
:q!
:w 保存文件;
:w
:w /root/xx 另存为;
:w /root/xx
:wq 保存文件并退出;
:wq
一些常见查看文件内容的命令:
more
less
cat
cat -n
grep
grep <关键字> <要查找的文件> -n
管道符 将一个命令的执行结果作为另一个命令的输入来执行,格式 cmd1 | cmd2 ... | cmdn
cmd1 | cmd2 ... | cmdn
比如,将 /etc 目录中的文件名以 pass 开头的文件列举出来 ls /etc | grep pass*
/etc
ls /etc | grep pass*
再比如,查看 /etc 目录下的内容,并使用 less 的形式浏览 ls /etc | less
ls /etc | less
>
>>
<
2>
&>
比如,将 ls / 命令执行的结果输出到 2.txt 中 ls / > 2.txt
ls /
2.txt
ls / > 2.txt
CentOS 入门必备基础知识(上)
时间:2020-03-23 12:28 编辑:
1. CentOS 中的文件管理
1.1 CentOS 中根目录下的各子目录
当
cd /
进入到根目录,ls
可以看到一大堆子目录,如下图:这些文件是有颜色的:
蓝色 表示文件夹;
灰色 表示普通文件;
绿色 表示可执行文件;
红色 表示压缩文件;
天蓝色 表示链接文件(快捷方式);
常用目录的作用如下:
bin: 存放普通用户可执行的指令,普通用户也可以执行;
dev : 设备目录,所有的硬件设备及周边均放置在这个设备目录中;
boot : 开机引导目录,包括 Linux 内核文件与开机所需要的文件;
home: 这里主要存放你的个人数据,具体每个用户的设置文件,用户的桌面文件夹,还有用户的数据都放在这里。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用户目录,位置为:
/home/用户名
。当然,root 用户除外;usr: 应用程序放置目录;
lib: 开机时常用的动态链接库,bin 及 sbin 指令也会调用对应的 lib 库;
tmp: 临时文件存放目录 ;
etc: 各种配置文件目录,大部分配置属性均存放在这里;
其他更详细的目录作用参考 <CentOS根目录下各目录介绍 - 知乎>
1.2 目录相关命令
一些常用的命令见下:
cd
pwd
ls
(ls -a
)ls-l
(ll
)mkdir
touch
cp
(cp -r
)mv
rm
(rm -rf
)rmdir
find
man
/info
还有几个常用的快捷键:
值得一提的是,这些命令在其他系统也可以使用。
1.3 tree 命令查看目录树
我们可以使用
tree
命令方便地查看目录树,但是系统本身却并没有安装tree
命令,所以我们要首先安装一下sudo yum -y install tree
,然后我们就可以快乐使用了:2. vim 编辑器使用方法
vim 编辑器是 CentOS 系统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编辑器,掌握基本使用方法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。
通过
vim <文件名>
的方式可以编辑某文档,如果文档名不存在,那么会新建一个文档来进行编辑。vim 共分为三种模式,分别是命令模式(Command mode),输入模式(Insert mode)和底线命令模式(Last line mode)。
2.1 命令模式
启动 vim 后就进入了命令模式,此状态下敲击键盘动作会被认为是命令,而非输入字符。常用的几个命令:
i 切换到输入模式,以输入字符;
: 切换到底线命令模式,以在最底一行输入命令;
a 切换到输入文字模式;
命令模式只有一些最基本的命令,要依靠底线命令模式输入更多命令。
2.2 输入模式
在命令模式下按下
i
就进入了输入模式。在输入模式中,可以使用以下按键:1G
/gg
G
#G
:set nu
:set nonu
d
/ Deldd
yy
p
还有一些其他命令,比如删除从光标处开始的 # 行内容
#dd
,复制从光标处开始的 # 行内容#yy
等,可以看文档 <Linux vi/vim | 菜鸟教程> 一文。2.3 底线命令模式
在命令模式下按下:(英文冒号)就进入了底线命令模式。
底线命令模式可以输入单个或多个字符的命令,可用的命令非常多。
在底线命令模式中,基本的命令有(已经省略了冒号):
:q
退出程序;:q!
放弃对文件内容的修改并退出;:w
保存文件;:w /root/xx
另存为;:wq
保存文件并退出;2.4 查看文件内容
一些常见查看文件内容的命令:
more
/less
cat
(cat -n
)grep
(grep <关键字> <要查找的文件> -n
)2.5 管道符
管道符 将一个命令的执行结果作为另一个命令的输入来执行,格式
cmd1 | cmd2 ... | cmdn
比如,将
/etc
目录中的文件名以 pass 开头的文件列举出来ls /etc | grep pass*
再比如,查看
/etc
目录下的内容,并使用 less 的形式浏览ls /etc | less
2.6 重定向
>
>>
<
2>
&>
比如,将
ls /
命令执行的结果输出到2.txt
中ls / > 2.txt